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新闻 >
媒体新闻/ Media news

厦门:医生要刷脸开药才能医保结算

编辑日期:2017-11-21来源:福州市鼓楼区左海医院

  谁用

  一级以下定点医疗机构有处方权的医生 。他们上下班都须“刷脸”进行身份核实

  作用

  可以有效清除“墙上医生”,杜绝“挂证”等乱象,提升医保监管水平,维护医保基金安全

  厦门日报讯(记者 张彦宇)“墙上医生”竟分身数人,“穿越”时空到多个医疗机构进行“看诊坐堂”,同一医生如何做到多地多机构同步执业?原来是执业医师将医保服务口令转借他人使用。昨日,记者从厦门市医疗保障管理局了解到,为有效打击医保违规违法行为,维护基金安全,厦门市医保管理领域率先引入刷脸核身技术,今后一级以下定点医疗机构有处方权的医生,上班都须“刷脸”进行身份核实。若未通过人脸识别核身验证,医师所开处方无法进行医保结算。

  据厦门市医疗保障基金管理中心信息科科长詹旭宾介绍,通过刷脸核身技术在医保管理领域应用,可以有效清除“墙上医生”,提升医保监管水平,维护医保基金安全。

  据悉,目前共320家定点医疗机构2454名医生需要进行人脸识别,经过将近半个月的稳步推进,截至14日,有285家机构1497名医生参与信息采集和认证。试运行期间已发现部分机构存在违规乱象,如:虚假填报医生信息、医生挂证、申报医生信息不符合规范等,将予以规范。

  今年6月起,厦门医保部门与深圳腾讯公司、易联众公司等机构合作,共同研发医保人脸识别核身平台,借力“互联网+”, 努力打击医保违规行为。操作系统经过反复优化测试后,于10月31日上线试运行。目前主要对象是定点门诊部、卫生所(不含村卫生所)、养老服务机构内设医务室,未来将逐步扩大认证范围。所有的操作都在“厦门医疗保障”微信公众号中完成,人脸识别认证分为四个步骤:医生信息与微信绑定、活体验证、核对数据库照片、比对机构地理位置。因此,先要求定点医疗机构上传地理位置,再要求本机构注册医师根据操作步骤,进行信息绑定人脸识别。

  下一步,医保部门将进一步总结经验,按照国家、省市加强医保基金监管的要求,完善系统信息化建设,为群众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守好群众的“救命钱”,提高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益,为健康厦门建设保驾护航。

  【解密】

  医保监管新利器 刷脸核身黑科技

  能打“假”杜绝“挂证”等乱象。通过机构与人员的信息比对,筛查出如虚假填报医生信息、医生挂证、申报医生信息不符合规范等乱象,有效杜绝“墙上医生”、同一医生多地多机构同步执业而产生医保费用等异常医疗和骗保行为,营造医疗、医保正常氛围,防治非法、维护正当医疗秩序,确实构建起安全有效医保基金防控体系,保障遵纪守法医生及参保人权益。

  可保“真”确保基金支出数据真实性。今后,医师若未通过人脸识别核身验证,所开处方无法结算。每次通过人脸识别核身,超过有效时间所开处方将无法结算,须再次通过人脸识别核身验证。多点执业医师可在多个执业地点执业,医师在一家定点医疗机构人脸识别验证后,授权有效时间内无法在另一家定点医疗机构执业。确保人在机构、费用真实。

  还能筛“疑”甄别可疑稽核对象。对于不参与人脸识别系统信息采集的定点机构和人员,将列为重点稽核对象,对其数据、费用进行进一步的核实。

  据悉,厦门市医保部门倾力打造优质信息化平台,提升管理服务效能,健全医保经办管理体制,率先在“互联网+医保监管”模式上做了许多探索,提升监管效率。建设了智慧医保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了监管方式由单一事后稽核向事前提醒和事中预防齐头并进的转型升级,目前该平台已被全国208个地市复制应用,并得到刘延东副总理的批示和国务院医改办、人社部的高度认可。今年,厦门市医保监管信息化工作再上新台阶,“互联网+医保监管”模式迈出新步伐,率先在医保管理领域引入人脸识别核身“黑科技”。将人脸识别技术创新应用于医保监管,杜绝“挂证”医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上提出的“推进医保智能监控系统应用,2017年年底前覆盖大多数统筹地区”的目标。

  【延伸】

  什么是“墙上医生”

  部分定点医疗机构为应对监管,租借一些医生的证件进行虚假注册。这类医生即是“墙上医生”。受聘医师的医保服务口令和权限被定点医疗机构掌控使用,致使一个执业医师在多地注册、多个医疗机构同时开工。以上现象是全国医保监管中都有发生的问题,这些“墙上医生”,只挂名不做事,但却天天在为参保人提供“医疗服务”。

  造成这一现象的表面原因,是因为国家对开办医疗机构有医生数量和职称上的要求。医疗机构必须有足够的医生才能通过卫生行政部门的定期校验,否则将面临关门的风险。于是虚假注册就成了很“便捷”的路径。

  内在原因则是,部分定点医疗机构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通过挂证医生获取行业准入许可,冒名顶替转借医保服务口令,使同一医生多地多机构同步执业而产生医保费用,其实质是医疗欺诈,蚕食着医保基金,损害广大参保人利益,危害医保基金和医疗安全。

  近期,厦门市医保部门与公安机关共同查处了“10·14骗保案”“12·5骗保案”“3·8骗保案”,有效打击了医保违规违法行为,维护了基金安全。

  (厦门日报11月17日第B5版)

  文章来源:http://www.fjhfpc.gov.cn/xxgk/gzdt/mtbd/201711/t20171121_712540.htm
版权所有:福州市鼓楼区左海医院 网站备案号:闽ICP备09003251号-23

厦门:医生要刷脸开药才能医保结算

来源:福州市鼓楼区左海医院 编辑日期:2017-11-21
  谁用

  一级以下定点医疗机构有处方权的医生 。他们上下班都须“刷脸”进行身份核实

  作用

  可以有效清除“墙上医生”,杜绝“挂证”等乱象,提升医保监管水平,维护医保基金安全

  厦门日报讯(记者 张彦宇)“墙上医生”竟分身数人,“穿越”时空到多个医疗机构进行“看诊坐堂”,同一医生如何做到多地多机构同步执业?原来是执业医师将医保服务口令转借他人使用。昨日,记者从厦门市医疗保障管理局了解到,为有效打击医保违规违法行为,维护基金安全,厦门市医保管理领域率先引入刷脸核身技术,今后一级以下定点医疗机构有处方权的医生,上班都须“刷脸”进行身份核实。若未通过人脸识别核身验证,医师所开处方无法进行医保结算。

  据厦门市医疗保障基金管理中心信息科科长詹旭宾介绍,通过刷脸核身技术在医保管理领域应用,可以有效清除“墙上医生”,提升医保监管水平,维护医保基金安全。

  据悉,目前共320家定点医疗机构2454名医生需要进行人脸识别,经过将近半个月的稳步推进,截至14日,有285家机构1497名医生参与信息采集和认证。试运行期间已发现部分机构存在违规乱象,如:虚假填报医生信息、医生挂证、申报医生信息不符合规范等,将予以规范。

  今年6月起,厦门医保部门与深圳腾讯公司、易联众公司等机构合作,共同研发医保人脸识别核身平台,借力“互联网+”, 努力打击医保违规行为。操作系统经过反复优化测试后,于10月31日上线试运行。目前主要对象是定点门诊部、卫生所(不含村卫生所)、养老服务机构内设医务室,未来将逐步扩大认证范围。所有的操作都在“厦门医疗保障”微信公众号中完成,人脸识别认证分为四个步骤:医生信息与微信绑定、活体验证、核对数据库照片、比对机构地理位置。因此,先要求定点医疗机构上传地理位置,再要求本机构注册医师根据操作步骤,进行信息绑定人脸识别。

  下一步,医保部门将进一步总结经验,按照国家、省市加强医保基金监管的要求,完善系统信息化建设,为群众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守好群众的“救命钱”,提高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益,为健康厦门建设保驾护航。

  【解密】

  医保监管新利器 刷脸核身黑科技

  能打“假”杜绝“挂证”等乱象。通过机构与人员的信息比对,筛查出如虚假填报医生信息、医生挂证、申报医生信息不符合规范等乱象,有效杜绝“墙上医生”、同一医生多地多机构同步执业而产生医保费用等异常医疗和骗保行为,营造医疗、医保正常氛围,防治非法、维护正当医疗秩序,确实构建起安全有效医保基金防控体系,保障遵纪守法医生及参保人权益。

  可保“真”确保基金支出数据真实性。今后,医师若未通过人脸识别核身验证,所开处方无法结算。每次通过人脸识别核身,超过有效时间所开处方将无法结算,须再次通过人脸识别核身验证。多点执业医师可在多个执业地点执业,医师在一家定点医疗机构人脸识别验证后,授权有效时间内无法在另一家定点医疗机构执业。确保人在机构、费用真实。

  还能筛“疑”甄别可疑稽核对象。对于不参与人脸识别系统信息采集的定点机构和人员,将列为重点稽核对象,对其数据、费用进行进一步的核实。

  据悉,厦门市医保部门倾力打造优质信息化平台,提升管理服务效能,健全医保经办管理体制,率先在“互联网+医保监管”模式上做了许多探索,提升监管效率。建设了智慧医保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了监管方式由单一事后稽核向事前提醒和事中预防齐头并进的转型升级,目前该平台已被全国208个地市复制应用,并得到刘延东副总理的批示和国务院医改办、人社部的高度认可。今年,厦门市医保监管信息化工作再上新台阶,“互联网+医保监管”模式迈出新步伐,率先在医保管理领域引入人脸识别核身“黑科技”。将人脸识别技术创新应用于医保监管,杜绝“挂证”医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上提出的“推进医保智能监控系统应用,2017年年底前覆盖大多数统筹地区”的目标。

  【延伸】

  什么是“墙上医生”

  部分定点医疗机构为应对监管,租借一些医生的证件进行虚假注册。这类医生即是“墙上医生”。受聘医师的医保服务口令和权限被定点医疗机构掌控使用,致使一个执业医师在多地注册、多个医疗机构同时开工。以上现象是全国医保监管中都有发生的问题,这些“墙上医生”,只挂名不做事,但却天天在为参保人提供“医疗服务”。

  造成这一现象的表面原因,是因为国家对开办医疗机构有医生数量和职称上的要求。医疗机构必须有足够的医生才能通过卫生行政部门的定期校验,否则将面临关门的风险。于是虚假注册就成了很“便捷”的路径。

  内在原因则是,部分定点医疗机构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通过挂证医生获取行业准入许可,冒名顶替转借医保服务口令,使同一医生多地多机构同步执业而产生医保费用,其实质是医疗欺诈,蚕食着医保基金,损害广大参保人利益,危害医保基金和医疗安全。

  近期,厦门市医保部门与公安机关共同查处了“10·14骗保案”“12·5骗保案”“3·8骗保案”,有效打击了医保违规违法行为,维护了基金安全。

  (厦门日报11月17日第B5版)

  文章来源:http://www.fjhfpc.gov.cn/xxgk/gzdt/mtbd/201711/t20171121_712540.htm